天然气谈判:中俄的艰难博弈
来源:关键字:天然气谈判:中俄的艰难博弈发布时间:2014-07-22
“邻居是无法选择的!”这句有名的西谚套用在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上似乎再贴切不过。基于特殊的地缘关系,中俄双边贸易额正在不断刷新着历史记录,并向世人展示出未来三年突破1000亿美元贸易大关的诱人前景;而在彼此间日益活跃的经贸要素中,未来20年俄罗斯每年向中国输出1500万吨石油的既定承诺更让人对中俄关系的深化多了一份期待。然而,好事古难全。天然气的谈判尽管在中俄两国的各个层面来回拉锯了10多年,而且作为两国元首多次正式会晤的最热门经济话题,至今依然没有一个圆满的结果,甚至两国之间已经陷入到了锱铢必较和互不相让的程度。 2012年6月,再度坐上了俄罗斯总统宝座的普京来华访问时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共同签署了多达11项的双方能源与电力等领域的合作文件,但最受外界关注的中俄天然气合作项目依然缺席其中。 双方的纠结 作为阻挠中俄天然气谈判进程的核心因子——天然气价格在过去10多年中伴随着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的扬升而水涨船高。按照双方启动天然气管道修建时的市场行情,俄罗斯对中国的出价是180美元/ 千立方米,而中方给出的价格谈判底线是235美元/千立方米,双方价格之差扩大到115美元,俨然成为了横亘在中俄间的一道巨大“鸿沟”。 俄罗斯对中方开出350美元/千立方米的天然气出口价格有着自己的解释。首先,在俄罗斯看来,俄方供给中国的天然气价格应该与国际接轨,即与俄输往欧洲的价格相一致。资料显示,2011年俄罗斯卖给欧洲的天然气达到了400美元/千立方米左右,而且今年年底可能接近500美元/千立方米。相比之下,俄罗斯认为如果卖给中国的天然气价格为235美元/千立方米,自己不仅做的是赔本生意,而且会引起欧洲国家的降价诉求。另一方面,俄罗斯明确指出向中国提供天然气的气田和管道都地处高寒地带,开采和铺设成本高昂,这部分成本应当转移到对中方的销售价格中。 相比于俄罗斯而言,中国坚守235美元/千立方米的价格谈判底线似乎理由更加充分。一方面,中方认为,不同于石油市场,天然气市场不是全球性的,而是区域性的,自然也就没有全球性的价格,而且与俄罗斯向欧洲国家供气相比,其向中国输气的运输成本要小得多,仅“西线管道”就比欧洲的线路近2500公里,同时俄罗斯向中国供气也不需要途经其他国家,既不会产生中转成本,也没有因国家关系而出现的政治风险,因此,俄罗斯对中国的出口气价理应低于欧洲。另一方面,目前中国进口中亚天然气的价格为168美元/千立方米,进口澳大利亚和土耳其的天然气价格约为180美元/每千立方米,比其对俄罗斯开出的235美元/千立方米都要低。而如果接受了俄罗斯的要价,按30年合同量算,就意味着中方每年将多支出高达34亿美元的费用,在合约价格不受外界因素波动的情况下,合约期内中方需要多支付1020亿美元。 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当前国内资源价格改革尚未完全到位的情况下,中国的天然气价格承受能力十分有限。如果中国接受较高的价格条件,那么上游价格将推动国内价格上涨,最终必然加重居民的生活成本和推升通货膨胀。 当然,正如俄方所言,俄罗斯并没有义务来分担中国国内的改革成本,同时中方也明确表态中国也并不急于花高价从俄罗斯采购天然气。从目前来看,由于双方开出的价格差距的确太大,其互相退让的余地非常有限,短期内显然很难达成一个令双方都能接受的均衡价格。因此,从时间持续的角度看,尽管已经僵持了10余年的中俄天然气谈判在国际上已属罕见,但双方的拉锯还将延续。 求解未了局 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储量国和供应国,中国拥有着庞大的市场需求,并且未来3年将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欧盟的全球第三大天然气进口市场。这种看得见、摸的着的供求生态注定了中俄之间存在着非常广大的共赢空间。因此,尽管中俄之间的天然气的谈判一波三折,但双方却从来没有放弃寻找可以平衡彼此利益的有效渠道和方式。 “以贷款换天然气”是中俄曾经探讨过的途径之一。资料显示,俄罗斯修建对中国的东、西两条输气管道总投资将突破1000亿美元。在俄罗斯自身投资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中方曾建议可向俄罗斯提供一定数量的先期贷款,而后俄罗斯可以用天然气供应抵偿贷款。这一合作方式借鉴的是中俄石油合作模式。2009年2月,中俄签署“贷款换石油”协议,俄方接受中方提供的总计250亿美元长期贷款,以供油偿还贷款。不过,“以贷款换天然气”的建议并没有被俄方所认同。其中除了价格分歧之外,主要是俄罗斯当初接受“贷款换石油”模式时正处于金融危机的恶化时期,俄罗斯面临着较为严酷的资金频颈。而目前,俄罗斯国内经济已经得到明显恢复,国际市场上对天然气的现实增量需求也充实了俄罗斯天然气公司的资金腾挪能力,其回绝中方提供的天然气管道贷款建议自然就在情理之中。 “上下游一体化”是中方向俄罗斯提出的一个最新方案。这一方案由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今年访问俄罗斯时提出,其基本要旨是俄方参股中国天然气管道建设,中方参与俄上游天然气开发,以做到优势互补、双方共赢和风险共担。 的确,面对中方抛来的“橄榄枝”,俄方也不能不心动。据悉,对于“上下游一体化”的合作模式,俄罗斯总统普京不仅没有明确的拒绝,而且称赞“主意好”。而在前不久举行的中俄能源谈判代表第八次会晤上,俄方代表也给予积极的回应。对于俄罗斯而言,占领未来的中国市场无疑是其能源战略棋局中的最精彩一步。专家测算,即便俄罗斯给中国的天然气出口价优惠到235美元,预期也将为俄罗斯每年带来160亿美元收益,假如管道运营30年,将带来4800亿美元的宏大连续收益。但如果10年之内俄罗斯依然没有与中国达成供气协议,新的竞争者进入并被中国政府锁定为目标客户后,俄罗斯很可能最终与中国的合作失之交臂。 当然,“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中俄天然气谈判还会在双方的你推我搡和锱铢必较之中进行下去。动态的观察,决定未来中俄谈判的结果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力量:首先是海亿客壁挂炉价格走势。其次,中俄双方的合作深度也可以影响着天然气的谈判进程。从目前来看,在天然气上游开采、中游管道建设和下游终端销售三个环节中,俄罗斯更希望能够获得终端市场。如果能在下游销售上中国能对俄罗斯开放出更大的市场,双方的合作可能会出现实质性的进展。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国内天然气价格改革的频率和幅度可以成为中俄天然气谈判的“加速器”。依据既定思路,中国对天然气价格的改革计划是将天然气价格每年逐步上浮5%~8%,按照这种阶段性步骤,预计5年之后接近俄罗斯天然气报价。如果5年之中伴随着国内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提前实现,不排除决策层加速天然气价格的改革步伐,到时,中俄双方的天然气合作自然就修成正果。